困在過去,才是婚姻痛苦的源頭

  很多人在婚姻中遭遇困境,卻不知道根源在哪兒,急切地想要去解決,卻發現無從下手。

  婚姻中絕大部分的矛盾,追根溯源,原因無非是這兩種:

  01

  困在過去,

  才是婚姻痛苦的源頭

  在婚姻中,讓夫妻痛苦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由“過去”構建的心理模式,其中有兩種最為常見:

  1.最典型的一種心理模式是“我不值得被愛”

  丈夫忘記結婚紀念日,妻子感覺很失落,“別的丈夫都給自己的妻子買禮物送花,精心準備一番,可他什麼都沒做,他是不是沒把我放在心上?”

  當類似事件一再發生,有的妻子就會認定:他不愛我。

  丈夫真的不愛她嗎?不一定,可能是因為這個男人比較粗心、工作忙碌,或者妻子沒有讓他充分意識到,結婚紀念日對她的重要性。

  事實上,中國很多男性沒有把情人節、七夕節、結婚紀念日、妻子生日放在心上,不懂什麼叫做儀式感。

  尤其是結婚之後,他們表達愛意的方式是努力工作,把工資交給妻子支配,賺錢養家就是他們對妻子的承諾。

  妻子把丈夫的行為與“愛不愛”聯繫在一起,是因為她潛意識認為“我不值得被愛”,所以丈夫對她的忽視會被她解讀為“不愛”。

  這種心理模式,可能源於妻子過去遭遇的一些創傷,比如:

  她的父母是消極或者挑剔的人,習慣否定她、責罵她、忽視她,讓她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當然也就不值得被愛。

  還有一些女性曾經有過被拋棄的經歷,比如被父母拋棄、被男友或前夫拋棄,於是也困在了過去裡。

  哪怕現在的丈夫對她很關心,她依然忍不住去翻他的包,查看他的手機。

  而丈夫一次偶然的晚歸,都會觸發她“我不值得被愛”的心理模式,進而引發一場夫妻戰爭。

  2.另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模式是“我不安全”

  很多人認為如果擁有很多錢,自己就會很安全。但是,如果困在了過去,財富並不能讓人感到安全。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事業非常成功,但他仍然缺乏對生活的安全感。

  在他的世界裡,所有的一切都必須在他的掌控之下。

  比如說,他住最結實的房子,並且到處佈置監控;他買最安全的車,但從不去陌生的地方;

  他為自己和家人買了很多種保險,卻還一直在思考可以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突發危機的方案。

  甚至連他的妻子,都要活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要求妻子不管什麼事都要聽他的,服從於他,遇到稍大一點兒的事情就必須向他請示。

  一開始,妻子覺得或許是他在乎自己才會這樣。可是,次數多了,妻子就受不了了,感覺自己完全被控制。可想而知,他們的婚姻質量也是很差的。

  為什麼會這樣?這和他的童年經歷有關。

  他小時候家里特別窮,忙碌的父母顧不上他,還經常被同學欺負,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

  在童年受過漠視、虐待、操縱等,便以假裝的面目來獲得愛。

  長大後,即使是在親密關係之中,也會害怕自己的真實面目不被人愛,也不值得愛。

  所以有種種的不安全感及人格面具、心理防禦,內心有一層厚厚的麻木的東西,真實的感覺被麻痺、關閉了。

  那麼我們要如何療愈心理創傷,完成自我成長呢?

  我們可以運用正念療法幫助自己。

  當產生負面情緒時,頭腦中會想到一些具體的事情,我們不要聯想,只是純粹地覺察自己的感受,深深地進入感受當中。

  慢慢地,你會發現,當你給它們一定空間的時候、允許它們表達自己的時候,你就能夠和它們和平相處了。

  難受、不安的感覺依然存在,但是它們不會讓你感到焦慮和痛苦,你能平和地接受它們。

  當人們不被感受和情緒控制時,我們的心態就會更加平和、放鬆,更如實、更智慧、更慈悲地去看待婚姻中的問題:

  我是誰?

  他是誰?

  我們之間發生了什麼?

  他說的什麼話、做的什麼事觸發了我的情緒?

  他有什麼潛藏的痛苦?

  我需要的是什麼?

  我從他那裡得到了什麼?

  他需要什麼?

  他從我這裡得到了什麼?

  我們處在婚姻的哪個階段?

  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是不是天下夫妻都可能遇見的困難?

  通過覺察,我們能夠認識自己,理解對方,診斷婚姻中的問題,從而調整夫妻關係。

  02

  擔憂未來,

  是因為沒有全然接受自己

  有一位來訪者向我抱怨:“我的老公不上進!每天下班回家總是玩,他為什麼不用這些寶貴的時間來學習進修呢?”

  我問她:“你希望他進修,是在擔心什麼嗎?”

  她回答說:“他的工作是沒有編制的,隨時都可能會下崗。進修可以提升他的抗風險能力,萬一他中年失業怎麼辦?將來歲數大了,很難找到工作的!他為什麼就不能趁著年輕,多努力一點兒呢?”

  我問她:“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曾經痛恨過自己,因為不夠努力錯失了一些機會?”

  她愣住了:“還真有。年輕時我很貪玩,結果沒有考上公務員。後來我經常想,如果我當初再努力一點兒就好了。”

  我問她:“你是怨恨老公多一點兒,還是怨恨自己多一點兒?”

  她一下就釋然了:“我好像是怨恨自己多一點兒。其實仔細想想,我老公對我挺好的。今天早上,看見我胃口不好,他還給我煮了一碗粥。”

  當她覺察了自己的心理模式,對未來的恐懼就減輕了很多。

  現實中,人們還有很多擔憂,比如:

  有的媽媽不管孩子的興趣與需要,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導致孩子疲於奔命,很痛苦。

  還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經常罵孩子。有一位爸爸理直氣壯地說:“我打他罵他,是在為他的未來著想!他學習成績不好,就考不上名校,將來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對象,一輩子都毀了!”

  這些擔憂,往往是因為父母對自己是不滿的,認為自己目前的生活是不好的,想急切改變這種狀況,於是形成焦慮。

  對未來的擔憂,其實都是源於沒有全然地接受自己,潛意識裡在否定自己、譴責自己。

  那麼我們如何緩解這種焦慮呢?

  除了在心理上全然接受自己,我們還可以通過放鬆身體來緩解焦慮。

  當焦慮來襲時,可以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脊柱正直,保持清醒。閉上眼睛感受呼吸,把思想集中在一呼一吸之間,讓自己平靜下來。

  當有雜念的時候,你不去跟隨它,也不責備自己,繼續回到呼吸。然後溫柔專注地對身體進行掃描。如果某個地方有強烈的感覺,停留在那裡,感受它、覺察它、和它待一會兒。

  身體掃描的正念訓練,不僅可以緩解焦慮,還能夠讓身心合一,給心靈一個舒緩的空間,給身體重新註入生命的活力。

  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未來,此時此地就是當下。怎麼才算活在當下?

  03

  活在當下,

  擁抱生命的圓滿

  佛教裡有一個小故事,一名弟子問禪師:“悟了之後會怎樣?”

  禪師回答說:“沒有悟的時候,是吃飯睡覺。悟了以後,還是吃飯睡覺。”

  什麼意思呢?

  沒有領悟正念、活在當下的人,當然也會吃飯睡覺,但吃飯的時候,腦子裡有很多雜念,想這想那,比如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食不知味。

  比如吃櫻桃,你專注地吃,會看見櫻桃是紅色的,聞見櫻桃的清香,感受牙齒在細細地咀嚼,櫻桃的果肉從舌尖進入喉嚨……這時候,櫻桃就會變得特別甜美。

  但是,如果你的腦子裡一直在擔心“我的股票會不會被套牢”,你是感受不到櫻桃滋味的。

  睡覺也是如此,睡覺的時候不能安居當下,腦子裡怨恨過去、擔憂未來,怎麼能睡得踏實呢!

  睡覺要先睡心,後睡眼;吃飯也要先空心,再吃飯。

  品味美食,聞聞花香,聽聽流水的聲音,看看天上的雲,感受清風拂面,調動你的五感,去體味當下每一分每一秒的美好。

  和伴侶在一起的時候,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專注在雙方的情意與氣氛中:放下對過去的抱怨與對未來的恐懼,聊一聊當下的事情與感受。

  陪伴孩子的時候,放下工作與家務,專注地和孩子在一起……

  試試堅持一段時間,你的生命會變得更加豐美。

  事實上,我們所追求的安全感、成功、財富、地位、權力、賞識、認可、讚美,大多數都是為了間接贏得愛,以填補我們內心的空洞,撫平匱乏感。

  不過,大多數人拼命追求之後,都會南轅北轍。因為向外索求,只會讓我們離自己越來越遠。我們還是會困在過去和未來之中,不能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需要我們學會擁抱自己、愛自己,培養積極的情緒。

  我們可以試著通過正念訓練來打開心門:

  安靜地坐在椅子上,排除雜念,回憶自己被愛、被擁抱的美好時刻。

  然後,感受自己被愛、被擁抱的感覺,和這個感覺融為一體。

  還可以把手放在心臟的位置,對自己說:“願我感到被愛,願我知道我被愛擁抱,願我知道愛是我的天性……”

  這會讓我們在愛的情感中開放、溫暖,讓我們更加友善、慈愛,更有力量。

  通過正念,我們可以發展覺察能力,更清楚自己的心理模式、人格面具,了解自己,看清婚姻困境的根源在哪裡;

  我們可以疏導情緒,避免夫妻和親子矛盾擴大化;

  我們可以接受自己,活在當下,讓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