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時的擇偶觀要改了

  最近,“相親鄙視鏈”的說法火了。據報導,北京有幾個“相親角”,每天一早,父母們就會拿著孩子的條件去那裡聚會,以便找到適合的對象。在相親市場中,“京籍京戶”“男性海歸”“女性本科”“擁有中心城區房產”等被認為是最具競爭力的指標。此外,還有一些基於迷信的限制,比如民間流傳“十羊九不全”的說法,所以屬羊的人備受歧視。新聞一出,很多人都在罵,說這些父母們面目可憎,把婚姻和戀愛變成了市場交易。而在我看來,這是擇偶標準千古不變的延續,並無新意。

  男女之間的關係經歷了群婚、走婚(母系社會)、結婚(父系社會)3個時期。在前兩個時期,男女之間不是一對一關係,可能只是出於繁衍目的的臨時苟合。到了父系社會,男性掌握了大量生存資源,為確定親子關係,設計出婚姻制度。在這一制度中,男女各有分工,男性提供生存資源,女性負責生、養、育。於是,在進入婚姻前,女性對男性的選擇偏好偏向於有利於獲取資源的條件,而男性對女性的選擇偏好偏向於有利於生、養、育的條件。考慮到男女之間若沒有親密關係,組合可能無法持續,因此愛情才作為婚姻制度下的特殊人際關係出現了。

  說完婚姻制度的發展過程,我們再來看今天被罵得很慘的“相親指標”,不過只是延續了長久以來的婚姻觀念,並無特殊之處。值得深思的是,為何傳統的擇偶標準會被當下人如此鄙視?

  因為我們的社會環境早已發生巨變。最根本的變化是,男女在一起不一定是為了繁衍,“ 丁克 ”(不生孩子的夫妻)家庭正變得越來越多,也逐漸被社會所接受。其次,男性不一定更多地掌握生存資源了,現代女性越來越獨當一面。於是,人們越來越覺得過去的擇偶標準不太對勁。

  這是個新舊婚姻觀念衝突和融合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將意識到,徒有物質並不足以保證婚姻生活的幸福,愛情的地位將不斷被提高。世界上研究愛情最有名的學者斯滕伯格曾提出愛情的“三角理論”。他認為,愛情應該包含3個成分:激情、承諾和親密。穩定幸福的婚姻需要夫妻雙方有情投意合的感情基礎,如沒有感情基礎作為支撐,婚姻便難言幸福,更奢談長久。希望正處於婚戀擇偶階段的人們,不要讓功利的算計淹沒了自己愛的能力,更不要拿一生的幸福做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