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自我人格發展不完整的人是不可能有能力給出高品質的陪伴的,也不可能給出理解,信任等等這些在關係中很重要的東西,無論是陪伴,理解,信任…都是愛的表達形式。
男人本性?
我聽過很多這樣的故事,戀愛時男人各種遷就忍讓各種體貼付出,最後女人感動了,考核通過最終修成正果。可是結婚之後,慢慢男人沒那麼遷就了,也不那麼體貼付出了。
他們有了第一次忘記生日,第一次破記錄的失聯時間,第一次沖著你咆哮,第一次摔門而去,甚至第一次徹夜不歸。
所以這時女人在吵架時會悲痛至極地說,“你變了,你以前對我那麼好,你現在完全變了”。
很多關係來到這個階段的女人通常會有極大的失落感,委屈,憤怒,甚至會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然後她們身邊的女人還會附和幾句,
“男人都這樣,都是騙子,追到手就原形畢露了”。
這種版本的故事在中國實在是太常見了。
所以在這裡我想從心理學的角度談談,到底是男人變了,還是就是這些男人的本性?這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一段關係中有能力關注“我們”的人,必須要有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他自己的自我人格發展得比較完整。
一個自我人格發展不完整的人是不可能有能力給出高品質的陪伴的,也不可能給出理解,支持,信任等等這些在關係中很重要的東西,無論是陪伴,理解,支持,信任……都是愛的表達形式。
說簡單點,要給出愛的人必須自己擁有愛,就好像你要送別人一個蘋果,那前提是你必須擁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蘋果。否則即使你想給,也是給不出來的。
失衡關係
很多中國人,尤其是男性在情感層面是尚未發育的,是尚未成熟的,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從他們的父母那裡學會如何表達愛、接收愛、感知愛,如何讓愛流動。
在成長過程中兒童需要發展心智,而大部分中國人更多只發展了“智”的層面,而“心”的層面的成長是缺失的。
而在中國文化中甚至以男人表達情感為恥,“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流血不流淚;男子漢天不怕地不怕……”
如果一個男孩是在認同這些信念的家庭中長大的,而且如果他父母之間的情感表達也有很多堵塞的話,那麼他成年之後人格的缺陷幾乎是可以肯定的。除非當事人自己意識到並主動成長,否則基本上就會具備不善於表達感受,死要面子,感受力遲鈍,倔強又固執等特質。
這就是很多男人在結婚一段時間之後非常不喜歡面對伴侶的情緒,當女人說我感覺很難過很委屈時,男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接受,所以他們會說
“好好過日子就行了,哪來那麼多感受?”
“不要想些亂七八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
他們總是用各種方式試圖隔離對方的感受,因為面對感受是這類男人陌生的甚至害怕的。他們沒有自信自己能處理這些。
很多失衡關係的早期中,男人無微不至甚至肝腦塗地地追求一個女孩,任打任罵,沒有自己只有對方。這樣的關係都一定是不穩定不長久的,這個“好”只是一個自我構建不完善而補償的一種短暫的假象。
他們帶著自我壓抑小心翼翼的討好,是因為自我價值感很低,因為對愛非常匱乏,所以渴望通過不斷的付出和討好換回對方的愛。
還有一種我稱之為是“狩獵心態”的討好,是靠這段關係來找存在感,自我證明,我要把你追到手,證明我足夠牛掰,或者在一個人身上這兩種成分都有。
當他們的關係真正穩定下來時,那個男人卻“變了”,這個好再給不出來了。之前給的“好”,是用一種自我消耗的方式在給,靠撐、靠忍、靠死扛、靠自我說服,而不是來自於本然的狀態。
所以給到最後不是不想給,而是消耗殆盡給不出來了。而且這個男人的潛意識就會有個聲音是:
“我付出了一年多了,你總該回報我點了吧”
“我累了,不想給了,我覺得我給的夠多了,我希望你能給我一點愛。”
物化了誰
愛是積累來的,不愛也是。
然而這個時候,大部分女人已經把之前失衡的關係作為常態了,這種格局的改變並不是她們之前預期到的,她們會以為之前的關係格局會一直持續下去。
甚至有些女人會把這種失衡狀態作為甄選男人是否對自己真心的標準,就像《歡樂頌》樊勝美的觀點,“男人如果在追你的時候是都對你不夠好,那結婚以後那你就慘了。”
這種觀點不知道害了多少男人女人,女人把自己當做獵物或商品,待價而沽,男人就要拿出相應的東西來交換,例如物質保障,體貼的行為,委曲求全的姿態等等。
這樣的關係中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物化了自己,也物化了對方,沒有看到自己是一個可以鮮活真實的人,也沒有機會創造出一段真正親密真實的關係。
這種交易性在關係最初就定下了基調,所以樊勝美是整部劇中最物化自己的人,也會物化來到她身邊的男人。但同時,也是因為她所成長的家庭一直在物化她,她沒有學會如何看到自己尊重自己愛自己的能力。
根據大家熟知的吸引力法則,吸引心智成熟暖男的一定是心智同樣成熟的暖女。因為只有真正的成年人才會喜歡成年人,小孩子之間才會彼此吸引。那些喜歡小蘿莉的大叔通常自己也只是有著大人軀殼的巨嬰而已。而女人會迷戀被討好被呵護的狀態,並對此產生依賴這本身也是心智不夠成熟的表現。
可能很多人會有疑惑,不對呀,我就看過一些任性不靠譜的女孩旁邊有個特別溫柔好脾氣的男人,或者反之。但有個概念我們需要理清的是,暖男是心靈深處對關係有著安全感並有感知他人能力的人,而且自我價值較高。
二次發育
心智成熟的人才有完整的自我,有了完整的自我才可能真正開始關注“我們”,才可以在關係中做到很好的平衡。
他們會讓身邊的人很舒服,體貼而不諂媚,真誠而不刻薄,幽默而不低俗,博學而不賣弄。這樣的人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暖男。
而暖男是珍稀資源,如同珍貴礦石一般是需要長年累月積累而來的,需要很多機緣共同發生,比如琥珀的形成就需要松樹的油脂,而且要氣溫足夠熱,讓油脂分泌,還需要有小昆蟲,還有地殼的變化,足夠長的時間等因素,少了任何一個因素琥珀就不可能形成。
暖男的形成也是如此,他通常都有一個相對健康快樂的童年,父母的感情通常不算太差,家庭中有習慣表達愛表達關心的氛圍,在成長過程中也沒有遭遇過太嚴重的創傷性事件(例如:被寄養,被侮辱,被性侵犯等),還需要後天不斷精進地修煉自己的心性。這些條件都需要同時滿足,少了任何一個都不造就不了一個暖男。
暖女也一樣,一個心性成熟的女人一樣需要這些條件。如果先天條件不足,就需要靠後天自己的成長和學習來改變這個格局。
很多來到我課程的學員都在關係中觸礁。一開始他們通常都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即使有自己的問題也應該佔很小的比例。但最後我都會讓他們看看在關係中是不是以下這些邏輯:
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懂我,如果你不懂我,就說明你不愛我;
如果你不懂我,我不會跟你說我要什麼,因為如果是我找你要的,你再給我那多沒意思啊;
所以你得猜,猜猜猜;
而且如果你知道了我想要什麼,必須要按照我想要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不是按照我想要的方式表達,那也說明不愛我。
至於我具體想要哪種方式,第一我自己可能也不清楚,但是我清楚我不想要什麼,第二同上,如果我告訴你了,那是我找你要來的,你再給我就沒勁了。
這些話雖然白紙黑字的寫出來感覺很荒謬,但是很多人都發現在潛意識中就是這樣的邏輯。這就是孩子的邏輯,孩子的邏輯就是不講道理的邏輯。所以這樣你會吸引一個相同不成熟的伴侶來到身邊其實並不奇怪,對嗎?
如果你的伴侶心性不夠成熟,一點兒也不暖,很多事情都不能符合你的期待,你最不應該做的就是責備對方。
心理準備
因為責備除了會讓對方覺得憤怒和愧疚之外就是深深的無力感。無力感一旦出現自我改變的力量就完全喪失掉了。
所以當你的伴侶是這樣一個不暖的男人時,你需要有一個心理準備,你要支持他陪伴他完成他情感層面的“二次發育”。
這個發育的過程可長可短,取決於你伴侶心智情感的成熟度。
所以,你準備好你自己的“二次發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