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冷暴力成為家常便飯
把溫柔、隨和的一面都給了外人,留下冷漠、固執的一面給相濡以沫的愛人;空間距離無比接近,精神距離卻無比遙遠,明明睡在一起,卻是最遙遠的陌生人,這是多麼可悲的對比。
心裡可能還會渴望愛情和呵護,但誰也開不了那個口。日子越過越老,感情逐漸沉迷,大吵大鬧沒有解決問題,好好溝通後發現三觀不合,更加失望至極。最後只能冷戰,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個,不知不覺可能已經好幾年不曾說話了,賭氣過日子,誰也不服誰!
空有婚姻的形式,卻無婚姻的內容。多少婚姻正經歷這樣的悲劇?
02
從無話不說到無言以對
結婚多年的你,已經多久沒有和家裡那位好好溝通說話了。
你還會和TA推心置腹的溝通交流嗎?還會渴望TA的每一條信息嗎?每天交流的話超過十句了嗎?
總結婚姻裡的現狀,不難發現,這些已經成了中國式婚姻的常態:在辦公室侃侃而談,回到家沉默不語;在酒桌上笑容滿面,在家庭聚會上面無表情;戀愛時無話不談,結婚後無話可說;共處一室,卻分床而睡;同桌吃飯,情願在手機裡聊天;朝夕相處,彼此相對無言。
痛心!可悲!
03
喪偶式,低質量的陪伴
電影《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有一段台詞:
“曾以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獨終老。其實不是,最糟糕的是與那些讓你感到孤獨的人一起終老。”
婚姻平平淡淡才是真,可是平淡不代表“怠慢”,在一次次的藉口忙碌之中,消失殆盡的可能是孩子最寶貴的教育,可能是夫妻之間難能可貴的感情。
太多男人,認為家庭里大部分事情理所當然就該女人承擔,在婚姻裡付出一點點,就以為自己做到了丈夫的本分,長期缺席,還有理有據,不知悔改,即使在家也是看手機,低質量的陪伴。
那麼即使相伴到老,又和喪偶有何區別?
04
和公婆同住,每天在慪氣中度過
中國婚姻因為房子、孩子等原因,不得不三代同堂,其中最為揪心的就是婆媳關係,大部分家庭因為婆媳關係導致幸福指數直線下降。
跟媽媽無論怎麼吵架,哪怕是打破了頭,過不了幾天,媽媽就會原諒你。跟婆婆卻不是這樣,只要有一次不愉快,就會成為骨子裡的刺。關係近了不好,遠了也不好,如果關係太親近,就會放鬆警惕,只要有一句話不對,就會傷了彼此的心。如果關係太遠,同在一個屋簷下,抬頭不見低頭見,怎麼看都不順眼。
婆媳就是婆媳,永遠都不會是母女。每天在這種微妙的關係裡待著,婚姻不受影響就怪了!
05
為了孩子而湊合
婚姻如此不堪,為什麼還要繼續?沒人想繼續啊,想離婚的一抓一大把。
但總有人勸:為了孩子別離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比什麼都重要!孩子還小,沒了爸爸或媽媽,好可憐……孩子馬上要小升初了、要中考了、要高考了,離婚會影響孩子學習,以後再說……
中國有多少這樣的家庭,包括自己也勸自己,上有老下有小,離婚太麻煩了,成本太高,前路茫茫,離了何去何從呢?而且離婚不僅僅是破壞了完整的人生,還要再重新開始,回到從前,這種感覺讓自己覺得恐懼。
以及家裡老人覺得離婚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為了面子,他們會希望孩子去維持一段苟延殘喘的婚姻。當然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為了孩子。”
但,就是因為不敢離婚,所以你的婚姻才越來越糟。
06
一邊鬧離婚,一邊生二胎
比起想離不敢離,更可笑和可悲的是:一邊想離婚,一邊忙著生二胎!
身邊很多這樣的例子,不久前明明聽到她說丈夫外面有了女人,兩個人吵得不可開交,在父母的勸說下暫時沒離,但是往後吵不動了,就分居了,各過各的日子,她也不過問他在外面的任何事情了,他呢,還是會給孩子生活費,時不時看看她和孩子。
但是沒隔一年,你就看到她大著肚子,面目表情的說“我要生二胎了”。
這是什麼邏輯,很多時候我無法解釋,但看多了,也就釋然了。
雖然我們在選擇逃避,選擇反抗,但還是沒有勇氣,邁出這個安穩的情感廢墟。
我總覺得啊,中國人活得太累。大部分人的婚姻不是為自己活,而是在活給別人看。
我們要考慮到上一代下一代,以及生活中的看客,唯獨沒有考慮自己幸福不幸福。
當婚姻進入到了一種“合不成又分不了”的困境中,我們可以按下面這四個步驟來找到目前你們婚姻的均衡。
第一步,學會自我反思和梳理
一個好的婚姻是兩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任何婚姻的困境絕不是由一方造成的。在困境中,我們太容易發現對方的問題,看到對方的不足,卻常常會忽視了自己在這些矛盾、衝突或者僵局中存在的問題。
想要找到相對均衡的狀態,你需要先清楚自己該負擔的責任。
第二步,學會理性而客觀地看待對方
矛盾和衝突中,往往充斥著太多的情緒和主觀的想像,比如很多出軌的案例中,出軌方只要一晚回家,被出軌方就會覺得一定是找第三方了,然後大吵大鬧,或者做出許多激烈的舉動。
我們太習慣用本能來反映了,因為當我們在關係中受到了傷害,面對著刺激來臨時,我們的本能會自動地保護我們,要知道,本能是比情緒還快的一種反應。
但是,本能和情緒的反應都會讓兩個人的關係持續惡化下去,對解決問題、化解衝突,找到均衡狀態沒有一點好處。
在讓自己安穩下來,得到基本的安全感之後,你就要開始更全面客觀理性地去探索對方了——
她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做?這樣做背後的需要是什麼?怎麼做可以減少一些衝突而多一些聯結?我們有沒有可能再次合作?
第三步,學會暫停曾經的惡性循環
但事實上,我們很多人數年甚至數十年已經形成的固化模式,是很難通過自己的意志去控制的,哪怕思維上很明白怎樣更有利於關係處理的,行動上也很難做到。
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所以嘗試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訓練的過程,同時也是對之前自己的成長情況以及對對方評估的反饋和檢驗。
第四步,及時接受反饋並進行調整
如果之前所做的努力——不管是對自己各方面的提升,還是對對方的重新認識——這些變化如果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有效,那就要繼續保持;如果沒有效,就要看是不是自己還沒有做到,為什麼做不到,怎麼才能做到,是不是方向有問題,需要調整。
在不斷的思考和調整中,對自己和對方反思和梳理,直到找到一個相對均衡的點,讓自己和對方都相對舒服的狀態。
當兩個人的衝突模式停下來時,才能進行下一次的了解和嘗試,從而一點點地彼此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