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上的是對方,還是自己的「影子人格」?

  經歷過戀愛的人都有過這種體驗:一次邂逅中,篤定對方就是這輩子要找的那一個。

  這種感覺就像張愛玲筆下的詩句。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

  四處撒狗糧的伴侶甜蜜著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就愛上他了。

  被父母逼婚的單身漢咆哮著說,我對那人沒感覺。

  婚姻中吵鬧不休的人怨懟著說,我怎麼當初瞎了眼看上你。

  甜蜜的人就甜在那股莫名其妙的篤定,尋找的人就在找那股莫名其妙的篤定,翻臉的人也在怨著當初那股莫名其妙的篤定。

  愛情降臨的一瞬間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千萬人之中,你會對一個人產生莫名的篤定感?

  01

  影子人格,是陰影也是光亮

  愛情發生時的那份內心的篤定大部分來源於熟悉感,熟悉感卻並非來源於你初相識的對方,而是你在對方的舉手投足或行事風格之間,突然看到了深埋潛意識中的另一個自己。那個自己的形象,就是影子人格(Shadow Character)。

  影子人格,是榮格首次提出的名詞,靈感卻來源於一個美到令人想哭的希臘神話。

  遠古時代,並沒有男和女這麼鮮明的人類劃分,那時的人是雌雄同體的生物,叫做“男女”。它有四隻手,四條腿,一顆頭,四隻耳朵,正反兩副面孔,是個膽大妄為的怪物,搞得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忐忑不安。為了安撫眾神,宙斯將它撕成兩半,每半有兩條腿、兩隻手。被分開的“男女”痛苦不堪,急切地尋找另一半,找到後就糾結在一起,強烈地希望融合為一體。於是,自此以後,世間的男男女女們就始終不知疲倦地尋找另一半。

  影子人格,就是在每個人的成長中沉澱於內心的另一個隱形的人格形象。它有可能與你自身顯現出來的人格特點完全不同,而且由於潛藏在你的潛意識深處中,大部分人無法在意識層面非常清晰地感知並描述出來。所以你會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說不出的熟悉感。對此,最極致的文學表現就是《紅樓夢》中,寶玉第一次見到黛玉時說的那句,“這位妹妹,我見過。”

  既然影子人格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積澱於潛意識中的,這其中就雜糅了各種情結。或許,是你最愛的父母,是你崇拜的老師,是在一次談話中對你有過巨大影響的一位長輩,也或許,是你從小非常熟悉的一種感覺,甚至可能雜糅了你長久期待但始終未得的一種渴望。

  雖然你說不清楚,但是你的潛意識卻深深地知道。在遇見符合影子人格的一位異性時,潛意識便會湧動起一發不可收拾的能量,促使你去瘋狂的追求。彷彿一個漫無邊際的黑暗荒野中孤獨行走的孩童,突然之間,你被前方一塊巨大的,光明的磁石照亮了全身,像過電一般,你瘋狂地想要靠近它,拼了命地想要抓住那一片光亮的溫暖。因為那是你長久孤獨中,第一次感受到方向和存在的意義。這就是影子人格的力量。

  02

  影子人格,從哪裡來?

  每個人都在無意間忠誠於過去。通過對自己早期環境的忠誠,在感受上保持與早年關係的持續聯接。我們和現在的人打交道,只不過照搬了過去的關係。所以很多人發現,你和你愛人的某個家人極度想像。不僅長相,甚至性格、喜好都會有很多相似之處。

  俗語把這種現象稱為: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其實,這種現象恰好說明一個人的影子人格大多來源於重要家人。

  你也許會說,“可我的伴侶和自己的父母截然不同啊?”從精神分析上來解釋,這恰是另一種形式的忠誠於過去。當一個人早年生活中有嚴重的情感匱乏,或者有極大的未被滿足時,他會慢慢產生出補償心理。他會在期待和幻想中積澱出一個自己想要而得不到的情感或人物類型。待成年後,他就會在茫茫人海中照著早年幻想出的那個模糊感覺去尋找那股篤定感。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對於早年的忠誠反而是更隱蔽,更忠誠的。也因為其影子人格在內心的不確定、不統一,未來的情感關係可能暗藏著更大的問題。

  我曾遇見一個從小受到單親父親虐待的女兒,長大後,她發誓要找一個溫和體貼型的丈夫,她也如願找到了一個性格溫和,很顧家的男人,看起來和父親截然相反。婚後不久,她卻變得越來越挑剔、苛刻,常常無緣由的自怨自艾、賭氣、發脾氣,不信任丈夫。丈夫後來發生了外遇。實際上,這位妻子在無意識中,將小時候父親給她製造的環境原封不動地搬到了婚後的生活裡。雖然,她在意識上似乎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情感補償,但無論如何,她熟悉的情感模式是被冷淡,被虐待的。即使她遇見的人和父親完全不同,她也一定會鬼使神差地逼迫對方一步步地趨向於她熟悉的冷落、暴力、拋棄的行為特點。這是多麼恐怖的另一種隱蔽的忠誠!在她模糊的影子人格所勾勒的影子情結中,支離破碎的幻像根本無法支撐她去統一而又穩定的愛上一個人。

  03

  影子人格,影響有多大?

  既然逃脫不掉影子人格,我們就需要了解它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總描摹各種初見的美好,但愛情發生之初其實並不一定是真實的關係。這時,更像是你受影子人格的支配編排的一出充滿影子情結的劇情。你無法自拔地跌入了劇情,感覺愛情降臨。是劇目就總要結束,當你從短暫放大的潛意識逐漸回落到意識狀態時,很多人常有的感覺是: 和這個人相處了一段時間,發現他不如初見時那般美好。這恰恰是意識狀態恢復的表徵。

  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夠重新多角度審視情感,收回自己的影子情結,開始真正地關注對方真實的人格、價值觀、情感模式,兩人才有可能進入一段真實的關係。

  在伴侶相處中,很多人並不能意識到自己只是在時時刻刻按照自己的影子情結要求、塑造對方。這樣的關係不過是一個人在和自己的影子人格cosplay罷了。這種自娛自樂的影子遊戲會深深地埋藏著各種潛在傷害,包括傷害自己、傷害對方。

  我的一個女性諮詢客戶M,在她小時候,其母患有嚴重的哮喘病,其父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M從小被迫承擔起大部分家務——買菜、做飯,以及清理父母吵架後的戰場。大學快畢業那年,她在一次校外活動中迷戀上一個男生,這個男生從小嬌生慣養,而且患有輕度的抑鬱症。M卻莫名愛上他的那一股憂鬱氣質,覺得和他在一起照顧他的感覺特別美好。沒交往多久,倆人畢業後就結婚了。M的幸福感沒能持續多久,她很快陷入到無邊無際的疲勞、付出中。並且,她的過度付出反而助長了丈夫的不負責任,丈夫任何工作都做不持久,後來稱病在家,一待就是兩年。一開始,M總是期待通過更多的賺錢,更多的承擔家務,更多的關心丈夫,能緩解其心理障礙。但是,丈夫還是對她越來越反感、暴躁。M來諮詢的時候,只有28歲,眉頭鎖著深深的皺紋,頭頂冒著不少白髮。她說,感覺自己的青春已經被耗盡了。她更加困惑為什麼她對丈夫一再的付出卻讓丈夫愈加感覺如同身陷牢籠。

  M的影子情結就是:和我在一起的人都需要我的照顧。從小在家裡,她就是通過這樣付出和照顧父母,才換來了一個看似穩定的家庭。

  04

  逃脫不掉影子人格,怎麼辦?

  親密關係,無論從生理反應的強烈程度上來說,還是從關係的濃度上來說,都使得它無法隱匿深層自我。所以,當親密關係越走越深的時候,一個人深層人格的需要會袒露的越來越多,親密關係也會在此時變得異常艱難。

  恰恰如此,除了幼年人格的形成期之外,一個人在成年後的人格完善的機會,只能發生在親密關係中。親密關係是最好的實現自我二次成長的機會。如果不能在關係的實踐中去學會體察自己和對方,以及生命透過關係在傳遞的意義,那麼你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同樣的創傷課題。

  覺察自己的影子人格和其間裹挾的影子情結,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著自己的人格、情感模式和行為選擇,是一種最根本的自我提升。這個過程,包括去體會父母之間的婚姻、互動,也包括他們對你的養育、溝通方式,以及對你的安全感的影響……再去發覺這一系列如何在你的成長過程中造就了你獨特的人格、關係模式。

  從自我成長這個角度來說,愛情本身就是希望,是你自己的品質,與別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