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早戀日益成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並且呈上升趨勢。早戀,是一個極為敏感的話題,那麼,什麼是早戀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必須要先了解早熟這一概念,因為早戀其實是建立在早熟的基礎之上的。何謂早熟?從生理學的角度而言,是指由於腦上體退化過早,引起性腺過早發育,從而使生長加速,長骨和骨骺提早融合的現象,這種早熟必然包含人的性機能的早熟。
“早戀”是當代中國本土概念,它是這樣界定的:發生在生活、經濟上尚未完全獨立,同時距離法定結婚年齡尚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少年群體裡的戀愛行為。有關專家認為,戀愛是不是太早,不應單從年齡上看,而要從心理髮育成熟的程度來判斷。青春期既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又是性心理髮生變化,對異性產生愛慕感從而渴望結交知心朋友的時期。如果對愛情的真實含義有深刻理解並具有了愛的能力,又能處理好愛情和學業的關係,並決心把愛情之樹栽到收穫的季節,承諾並有能力兌現愛情帶來的義務和責任,那麼此時的愛就不算早,反之則可稱為早戀。目前一般指中學時期,有時甚至包括大學,因為一般來講,處於這些年齡階段的學生都不易達到上述的要求,他們一般沒有條件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愛情。西方社會學研究者將青少年的戀愛行為稱為青春期戀愛,而在我國,則稱之為早戀。
“早戀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
1、朦朧性早戀的青少年對於早戀關係的發展結局並不明確。他們主要是渴望與異性單獨接觸,但是對未來組建家庭,如何處理戀愛關係和學業關係,如何區別友情和愛情都缺乏明確的認識。
2、矛盾性有早戀關係的青少年內心也充滿了矛盾,既想接觸又怕被人發現,早戀的過程是愉快和痛苦並存。
3、變異性和差異性早戀關係是一種充滿變化,極不穩定的感情關係。青少年之間一對一的早戀關係缺乏持久性,一般不會持續很長久時間。在行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戀行為十分隱蔽,通過書信、電話等方式來傳遞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開在許多場合出雙入對,儼然像一對情侶。在關係程度上,大多數有早戀關係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動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隱秘的感情,從人際關係來看,還沒有超出正常的關係;有的則關係發展的很深,除了談論感情以外,甚至發生性關係。在年齡喜好上,女孩子喜歡比自己年齡大的,比較成熟的男性;在年齡相當時,多半是女孩子採取主動;男孩子喜歡年齡比自己小的女孩,在交往中體現自己的陽剛之氣。由於性早熟而引發的早戀問題,是存在於社會的一個值得重視和思考的社會問題;更何況,它給青少年及其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思索這一問題,顯然有必要將它置於社會的大環境下來考慮。
二、早戀之社會現狀
當今社會,早戀已不是個別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已是日益成風,並呈不斷上升趨勢。2008年,有關部門對汨羅市部分中學生的調查表明,15.2 %的中學生已結交專一異性朋友。據“廣州市中學生心聲熱線電話”反映,在所接聽的諮詢電話中,12.81%的學生正處於戀愛或“暗戀”狀態,有30 %的學生正受著異性交往、早戀及青春期“性問題”的困擾。早戀不僅已是社會普遍現象, 並且在年齡呈下降趨勢。
三、早戀之根源探求
目前,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普遍關注青少年學生的早戀問題,並且大多持否定性的評價,然而,這一社會現象緣何“頂風逆行”,這並非一時之功,而有其深刻的社會文化根源。我國的性教育普遍開展得太晚,一般都從初中開始,相對孩子而言明顯滯後,尤其是在現在,青少年普遍早熟,這一矛盾和衝突變顯得尤為突出。即使在部分較為發達地區,性教育開展的較早,然而其透明度和知識合理性卻大打折扣,教師或因“羞澀”或因“含蓄”而使孩子對“性”更加好奇。而在大多數家庭,家長們往往由於“羞於啟齒”,對青少年所困惑的性問題多為“顧左右而言它”,讓孩子們的困惑始終得不到應有的解釋。“性教育”正是因為這樣“欲說不說”,企圖迴避卻又無法迴避而使青少年更加“神往”。在我國性教育仍然沒有在廣大青少年中普遍開展的情況下,各種性信息,特別是直接和間接描寫、展示性行為的小說、錄像、電視、電影、挂歷、廣告等文化娛樂形式到處氾濫,一方面帶來性觀念的變化,另一方面,在長期處於傳統的性禁忌、性壓抑中的青少年身上引起強烈的反差心理,他們極容易在試圖擺脫壓抑性心理的過程中急劇地效仿外來文化中的性角色,在生理早熟與心理不成熟之際,走上性罪錯道路。青少年性生理髮育日趨早熟、不健康的大眾傳煤的影響以及枯燥單調的校園生活,加之缺乏必要的性教育,於是出現了“早戀”這一社會現實。
四、早戀之心理分析
青少年處於人生最充滿活力和幻想的年齡階段,但他們所面臨的壓力卻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他們非常需要理解和關心。然而在許多家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使一些青少年過早地失去了他們本應得到的關愛,於是一些青少年過早地陷入了戀愛的旋渦中,步入了“早戀的殿堂”。他們沒有認識到戀愛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僅僅是因為“好玩”,尋求一種刺激、一種新鮮、一種虛榮,甚至一些青少年把是否擁有“男(女)朋友”作為是否有“面子”的標準。於是就有青少年如是說:“玩玩罷了,又不缺斤少量!”多麼“輕鬆”的言語呀!現代中學生早戀現象越來越普遍。他們有的是想體驗一下這種情感的滋味,有的是出於從眾心理作祟,這種危險的心理狀態恐怕正是一個又一個令人痛心的故事的開始!
青少年早戀的常見心理原因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第一種是精神空虛型。青春期正是人的精力特別旺盛的時期,是長身體、學知識的大好時光。但是一部分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又找不到合適的方式發洩這部分過剩的精力,於是,早戀便來到了他們空虛的心靈之中
第二種是愛慕虛榮型。這種類型以女孩子居多。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加上流行的愛情歌曲和表現性愛的影視和書籍的誘導,少男少女的潛意識裡也產生一種希望被認可、被讚美甚至被追求的衝動需要。這些女孩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愛聽港台流行歌曲,愛看言情小說,這跟現在學生題材的健康文藝作品極度貧乏有關。
第三種是盲目鍾情型。德國大文豪歌德在他的處女作《少年維特之煩惱》一書中曾發出“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年不鍾情”的詠嘆。確實,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邁進了多夢的年華,對異性的好奇,對兩性問題的興趣有明顯的增加,都或多或少地有了懷春的萌芽。
五、早戀的危害
早戀雖是當今社會的一道“風景”,是其青春期發展的產物,但其對青少年的危害卻是相當嚴重的。
1、影響生理髮育青少年正處於生理髮育的旺盛期,並未完全成熟。其不成熟的心理去承受這份感情的重負,會給身體發育帶來不利影響。因為人的情緒狀態會影響內分泌,早戀的青少年常把握不住自己的情感,起伏波動大。易產生些莫名的煩惱,導致精神不佳,心悸、頭痛、失眠等,從而影響身體健康發育。
2、影響心理髮展青春期心理髮展最旺盛又最脆弱,這時期想像力加速發展,性激素產生和加強,腦和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得到加強,因此情緒容易激動,對自己喜愛的對象和活動表現出狂熱,而又缺乏冷靜思考,容易受傷害。自己稚嫩的心靈都常因風雲突變而不堪重負,怎有餘力承受感情的悲歡離合。因此中學生的戀愛極不穩定,常以失敗而告終。他們戀愛時或樂不可支,或痛不欲生。一遇風吹草動就心事重重,愁眉難展,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有的處於欲罷不能,欲罷不忍的境地,結果越陷越深。對彼此造成更大的傷害。甚至出現人格障礙,給以後的婚姻生活帶來不利影響。早戀還可能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因為愛情是自私的,尤其是中學生對愛情的理解尚不全面,自製力差,一旦與某人建立了戀愛關係,可能就覺得對方只能與我一個人交往,當看到與別人交往時,甚至有時感到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就血往上湧,控制不住情緒,易做出傷害對方及他人之事,自己也受到極大傷害。這些實際上是劃地為牢,使雙方都失去了許多真誠的朋友和純潔的友誼。
3、影響學習生活早戀荒廢了不少優秀學生的學業,毀了不少孩子的前程。早戀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成績優秀、出類拔蘋者,但因為早戀,使他們過分好奇、興奮、痴迷,過分沉醉於愛的幻想中,再無法全身心地投人學習。據調查表明,中學生談戀愛對學習起促進作用的僅佔百分之二、三。絕大多數都會給學習造成乾擾,因為戀愛會使之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興趣轉移,情緒不穩定。而且也因學校明文規定不允許談戀愛,因此,早戀的同學時常處於擔心因違紀被學校處罰和感情的發展不能自控的矛盾衝突中,行為也總是偷偷摸摸,躲躲閃閃,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怎還有心思學習,常常是人在教室,心在天外。尤其是女生,情感細膩敏感,不要說感情出現危機,就是正常發展都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還有的學生在戀愛中有強烈的幸福感,常去幻想、去規劃、希望一次成功,因此非常投入,不惜以犧牲學業,違反校規為代價,結果顧此失彼,最後導致兩頭成空。
4、影響正常的戀愛生活愛情之所以被稱為人的終身大事,意味著它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青少年由於涉世不深,閱歷不足,生活經驗欠缺,對社會缺乏足夠的了解,感情勝過理智。青春期少男少女談戀愛,可以說都是在身心都不很成熟的情況下進行的,加上青少年沒有經濟基礎,其經濟來源多半寄託於父母。因此,這種愛沒有什麼牢固的根基,是很容易中途天折的。在辨別人和事、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往往草率行事,一時感情衝動,壓過理智,與異性確立了愛情關係,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知識和閱歷逐漸豐富,生活經驗不斷積累,真的成熟起來,並確立了各自的世界觀,有了新的擇偶標準。伴隨著心理上的變化、發展、成熟,可能會對對方產生不滿,進而冷卻或是中斷彼此間的感情。這種情況,會引起青少年失望的情緒,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礙,從而影響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的健康發展。
六、教育策略
青少年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他們是世界的希望和未來,關於青少年早戀問題,不能僅僅是對他們的批評和否定,而應更多地疏導,給予他們幫助,引導他們領悟人生的真諦,讓他們懂得什麼是最美的情感,讓他們生活在個充滿愛的世界中,讓他們在人生的漫長路上領略真正的快樂!找到孩子早戀的根源,掌握孩子的心理,加強與青少年的交流與溝通。
學校環境是學生賴以成長和發展,並不斷走向社會化的重要土壤。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對每個學生所持的態度、所做的評價和所採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和認識,最終影響學生正確自我認識的形成。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深遠影響的事實,再一次提醒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加強學校的建設。教育理論本身在社會不斷進步的新形勢下也是在發展的,隨著教育科學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新的教育方針、政策時有出台,教師一旦忽略了理論學習,其思想和觀念就會落伍,甚至和時代的發展背道而馳。關心並自覺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這是時代賦予教師的新的使命,也是社會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師思想上重視了,並掌握了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初步知識,他們才能夠不辱心理保健醫的使命,自覺營造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及時發現、控制學生身上可能出現的心理方面的問題,並對個別學生已經出現的心理方面的問題給予必要的幫助。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孩子們最早接觸社會,接受教育的第一間學校。因此,孩子們在後天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心理素質如何,能否像大部分家長所希望的那樣成“才”,這跟家庭環境的好壞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然而,家庭環境又是複雜的,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對孩子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則往往起著長遠而深刻的影響。身為父母就很有必要學習和掌握教育科學理論知識,結合教育子女的實踐,巧妙運用,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創建文明家庭,實施有效教育的科學方法,創設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心理氛圍,實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從而達到教育理想的目的。
早戀已經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普遍現象,並且這種不良現象正在以上升的趨勢發展,危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和老師應盡力幫助孩子,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他們正確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孩子在與異性同學交往的過程中做到互補、互學、互助、互保。這樣才能避免孩子誤入“早戀”的歧途,也更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項調查顯示,遇到有關“性”問題時,多數孩子首先向父母求解,而另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僅有1/4的家長贊成由父母負責向孩子傳授性知識。
多數家長對於孩子的“性”教育採取忽略避談的態度,家長渴望孩子成為工程師、外交家、藝術家,他們不惜血本希望孩子能在社會上扮演一個成功的角色。但他們忘記了,孩子也必將扮演戀人、夫妻的角色,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與否將決定他們將來能否獲得正常、幸福的個人生活。
解惑:有時只需幾分鐘。
“其實我們之間只要有5分鐘的交流,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身為中學外語老師的林女士現在回想起這件事來,還覺得有些好笑,可是笑過了又替孩子覺得委屈。如果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林女士無法想像孩子對性的理解會處在這樣一知半解的“懵懂”狀態,也無法想像自己作為一個母親是如此失職。
林女士的女兒是一名初中生,從上學開始就一直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好學生,但是進入初一後突然有段時間變得不可理喻地壓抑起來。“我那時候注意到她每次看到電視中衛生巾的廣告,都會顯得特別的不自然,整個人很緊張很惶恐。”意識到女兒已經進入了青春期的發育階段,她悄悄給女兒準備了衛生用品,可是發現女兒的緊張情緒並沒有緩解。無奈之下,林女士只好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只是短短的幾分鐘,從心理諮詢室出來的女兒卻彷彿換了一個人。心理醫生告訴她,女兒的心病其實家長可以用5分鐘解決的。讓女兒局促不安的其實是她想不通為什麼電視中衛生巾廣告出現的都是藍色液體,於是擔心自己的月經特徵,因此終日惶恐。
這件事讓林女士至今仍常常自責。可是還有多少家長,在自己子女的性教育上不願開口、開不了口或不會開口呢?
困惑:性教育如何開口?
“我也知道對孩子的性教育很重要,可總希望孩子長大後自己能慢慢理解。”許多家長總是在對孩子開口談“性”的最後關頭放棄,對他們來說,內心存在這樣一種僥倖的想法,就是孩子無師自通,直接實現“從少年到成人”的跨越。
孩子真的會自己慢慢懂嗎?答案並非如此。孩子未曾開口並不表明他們沒有疑惑,他們也許知道一些,但也許離真相還很遠,甚至正背離著正確的方向。高二學生張某下身出現了幾塊破皮感染,從未有任何性經歷的他卻認為自己患上了性病,終日寢食不安,因為不敢告訴父母,整整耽誤了幾個月才接受治療,而最終檢查的結果只是普通的感染髮炎而已。
現代社會,信息如此發達,性已經變得不再那麼神秘,可是這些途徑也有不同程度歪曲性知識本來面目的可能。孩子無師自通獲取的性知識可能是片面性的、支離破碎的,甚至是畸形的。
可是家長開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也同樣遇到難題。兒子已經升入大學的王先生用“愚蠢”和“失敗”來評價自己過去對孩子的“性教育”。跟孩子說青春期發育,孩子說生理課早就學過了;跟孩子說個人的性安全,孩子說你知道的還沒我多;跟孩子談早戀的事情,孩子反駁我說:“你不就是要說學習階段學習為重,男女同學的感情是純潔的友誼麼?”
事實上,“有心無力”並非王先生的個別狀態,根據中國社會調查所的調查,只有3%的學生認為家長在解答性問題上能給出令人滿意的答复。
家長傳統的性觀念不僅使他們羞於談性,而且也無從談起,甚至自己就缺乏正確的性認識。許多中國家長成長於一個性封閉的時代,幾乎沒有接受過正式、系統的性教育,處於性知識貧乏,性教育觀念陳舊的狀態。現在有了許多給孩子的性教育讀本,但指導家長進行青春期教育的讀本仍舊很滯後。許多家長現在是用20世紀的知識在輔導21世紀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知識的缺乏讓那些好不容易開口的家長最終“講不下去”。
專家建議
1.簡潔直接,不要神神秘秘。
回答孩子的性問題,平靜、坦誠、自然的態度至關重要。回答可以簡單一點,關鍵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以免導致不正常的性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恥心。比如回答兩三歲孩子關於生殖器是什麼的問題,父母的態度應該像告訴孩子哪是耳朵,哪是眼睛那麼自然。當孩子問這類問題的時候,他並不是想知道生殖器的性功能,只不過是想知道正確名稱而已。越是躲躲閃閃,越加重孩子的性神秘感和好奇心。
2.輕鬆自如,不要正經八百。
美國專家皮爾薩博士說:“永遠不要正式談’性’”,性教育應該是機會教育。家長也不應該在性教育的時候,像老師上課一樣,老是想著一次把全部知識都抖給孩子。家長談論性問題的表情語氣越嚴肅、越正經反而會讓孩子感覺越不自然。看電視、報紙、雜誌時遇到有關情景其實都是合適的時機。
和孩子交流性問題的時候,平等、幽默的口吻甚至於調侃的方式都是合適的。和孩子做朋友,談談自己經歷的青春年代的“故事”,孩子會很感興趣,一下子就和你拉近了距離。你可以把自己經歷過的事情講給孩子聽,碰到合適的話題不妨父母一起交談,讓孩子感受到“性”不是件讓人羞恥的事情。
3.更新觀念,不要固步自封。
家長給孩子進行性教育前不妨平時多看看相關書籍,因為孩子的任何性問題的提出都是很偶然的,並非在特定時間出現,家長平時的積累可以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不至於手忙腳亂。給年級高一點的孩子講性問題,更要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權威性,要讓他們感受到你所講述的內容並非像課本那樣生硬。一個簡單的做法是家長不妨瀏覽一下孩子的課本,防止抵觸,又不至於完全雷同,讓孩子覺得過於教化。
上週日,家住建鄴區的王先生在同學聚會時說起了這樣一件事情:自己六年級的兒子居然戀愛了,為了保證兒子“約會”安全,他親自駕車送兒子去見“女友”,不敢也不知道該有其他什麼舉動。對於王先生的這一無奈舉動,他的同學也都有共鳴,孩子“早戀”,可是卻無計可施,很是困惑。
兒子“約會” 老爸開車護送
“現在的小女孩太早熟了,主動追求我兒子噢。”王先生的兒子亮亮(化名有1.65米的個頭,著實是個“帥小子”。上五年級時,班上有個小女生就發起“進攻”,給兒子遞“紙條”、寫情書。“小男孩有些遲鈍。”王先生說,兒子剛開始很“傻”,問女生遞這個給他幹什麼?但很快,他就發現兒子愛漂亮了。本來隨便在一個小店理髮就行,現在要求去大型理髮店,要整一個髮型才行。此外,兒子照鏡子時間多了。更要命的是,今年初,兒子與這個小女生開始“約會”了!
跟小女生看電影?兒子第一次提約會這事兒,王先生和老婆著實吃了一驚。不過,作為開明的家長,他倆沒一口否決,而是旁敲側擊,了解到小女生是班上數一數二的“尖子生”。
“乖乖,我們家寶貝兒子厲害!”夫妻倆互相調侃一番後,很認真地想了對策。二人一致認為,強烈反對、“棒打鴛鴦”未必是明智之舉。他們決定讓兩個孩子“約會”,找機會引導他們。
最近幾個月來,兩個孩子幾乎每個月都會去看一次電影。王先生不放心兒子一個人去新街口,每次都開車,送他到電影院約會。
“小女生成績好,我是希望他倆在一起,能互相激勵一下。”王先生說,每次開車送兒子赴約的路上,他都要趁機對兒子提出要求,比如:下次,你語文考試成績,不得比她低5分等等。
這一招有沒有效果?王先生苦笑:“有時有效,有時沒效。兒子成績忽上忽下。”
此外,喜歡兒子的還不止一個小女生。“我送他去學校時,樓上有一群小女生朝他揮手,喊他田亮!”王先生說,每次看到這種情形,“自豪”的心情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擔心。“照這樣發展,他真早戀怎麼辦?”王先生不知道該不該繼續送兒子約會,往下該怎麼辦了。
春雷教育機構心理專家唐海波認為王先生夫婦的這種做法並沒有錯,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男女生之間產生好感並不是早戀。這時候的孩子有了性別意識,因為異性同學長得漂亮或者成績優秀就會產生好感,他們根本不知道戀愛是何物。這個時候家長沒必要先入為主,給他們扣上“早戀”的帽子。
青少年早戀現像日益普遍,早戀這種模糊不清的感情一旦爆發,往往會在現實生活面前碰壁,從而給青少年尚稚嫩的心靈帶來極大的困擾。春雷青少年教育專家胡奇輝提醒家長,以下現像如果超過半數以上有在您孩子身上出現的話,那麼您的孩子就可能出現了早戀的傾向。
1、孩子是否突然變得愛打扮?
2、是否常對著鏡子左顧右盼?
3、是否要求父母添置時髦衣服?
4、學習成績是否突然有明顯下降?
5、回家寫作業時是否心不在焉?
6、活潑好動的孩子是否變得沉默起來?
7、是否無緣無故與家人生疏起來?
8、是否紅著臉說謊?
9、是否回家後喜歡一個人躲在房間裡?
10、是否情緒起伏大,有時興奮,有時憂鬱,有時煩躁不安?
11、是否偷看一些描寫愛情的文藝作品?
12、是否對電影、電視中的愛情鏡頭特別關注?
13、是否喜歡打聽男女之間的事,對兒女情長的故事尤感興趣?
14、是否偷偷寫東西看到家長又急忙掩飾?
15、是否對某異性的名字特別敏感?
16、是否常有異性打來的電話?
17、是否經常有一些來路不明的小禮物?
18、是否偷偷買些小禮物不久又無影無踪?
19、是否無意間談起公園、溜冰場、音樂茶座等一些場所?
孩子出現了早戀的傾向,家長朋友們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變壞了,不求上進了。家長朋友們首先要明白,青少年時期孩子的“性意識”開始萌發,有早戀傾向是很平常的事情。關鍵是家長應對孩子進行適當疏導,在尊重孩子感情的前提下,引導他們處理好理智與衝動、友情與愛情、需要與可能之間的關係,才是萬全之策。
異性相吸是自然界的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進入青春期的女生喜歡男性的豁達、主見和力量;男生則喜歡女生的協商、溫柔和細膩。男女之間的正當交往不僅應允許,而且是有益的。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學生異性交往過程中,雖然雙方得到了真摯的友誼和教益,但同時也可能容易遭到一些誤解,以致有時不大愉快,這雖然有世俗偏見的一面,但也有我們學生中對異性交往注意不夠的一面。那麼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和異性交往呢?
一是異性交往雙方一定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由於男女之間在氣質、性格、身體、愛好等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差異,因而異性交往是非常敏感的,這就須同學在異性交往過程中,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彼此做到“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心於人”,這樣男女同學真誠友誼才有保障。
二是我們既要反對男女之間“授受不親”的傳統觀念,又要注意“男女有別”的客觀事實。男女同學之間,只要是正當的純正的友情,完全是可以堂堂正正的往來接觸。但也不能說異性朋友中間,沒有“一丁點兒性”,因而明智的人要學會服從良心和社會禁忌,一舉一動都要大方得體,不能過於隨便。
三是要從思想上和行為上分清友誼與愛情的界限。因為人總是有感情的。在友誼和愛情之間並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超過一定的限度,興許你自己也分不清哪是友誼哪是愛情了。
四是應多在集體活動中交往,若是單獨相處時,一定要注意選擇好環境和場所,盡量不要在偏僻、昏暗處長談。如果在房間裡單獨相處,不要插門或鎖門,以免引起他人的猜測或擦槍走火。
五是異性交往中的女同學要自尊、自重,男同學要有自製力。人際交往的兩性道德原則還是必要的。女生在與異性交往時,一定要保持自尊、自愛的美德,既要有女性的榮譽感,又要善於自我保護。作為男性則應更加謹慎,善於克制,這樣就不會發生什麼意外情況了。
很多家長朋友們來電諮詢“我的兒子上初中,長得很帥氣,我擔心他早戀,怎麼辦?”“我女兒早戀了怎麼辦?”等等關於早戀的問題。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應該以學習為重,家長朋友們的如是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實孩子早戀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而且像早戀這種敏感的話題,宜點到為止。
初二下學期,兒子有了一個帶小鎖的筆記本,這讓我明白了他開始擁有自己的秘密。於是,我問他:“宣告獨立了?”兒子點點頭,以示回答。
和許多家長一樣,我也按捺不住好奇心想去窺探孩子的秘密,經常從那個筆記本的縫隙中往裡瞅,雖然能瞅見一行半行的,但始終是無法全面了解兒子所寫的內容,而我又不能很貿然地問兒子“你是不是在談戀愛”。
早戀是個十分敏感的問題,是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孩子此時的情感,很純潔、很美好,更多的是一種比友誼略多一點的男女間的好感。大人如果就此事小題大做,很容易傷到孩子。這一傷,可不得了。很多孩子就是在這個坎兒上,被家長和老師給狠狠地絆了一跤。在這個問題上,如果說得太直白了,容易讓孩子有隱私曝光、心靈受傷的感覺;不說吧,又怕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係,分散的精力太多,影響了學習。這是一個讓家長非常頭疼的問題。
在一次吃晚飯時,我裝作無意地和兒子談起我的中學生活。我說,那時我們班上有一個男生,學習不怎麼好,但經常給女生寫條子,他也給媽媽寫過。但媽媽很反感他,因為媽媽認為他學習不好,不應該這麼做,自那以後,媽媽就再也沒有和他說話了。
我聰慧的兒子臉“騰”地一下紅了,悶著頭只管吃飯,吃完飯就走進自己的小屋做作業了。從那天起,兒子不再看電視,一心撲在學習上,初三的學習成績名列全年級第一。
初中畢業時,兒子和交往的那個女孩雙雙考進了市裡的重點高中。早戀不僅沒有影響他的學習,反而給了他學習的動力。雖然兒子上大學以後就和她分手了,但我至今仍然感謝那個自尊上進的好女孩,是她鼓勵我的兒子努力上進,不斷提升自己。
我覺得早戀更容易發生在學習好、早熟的孩子身上,對於這些孩子,家長和老師切不可小題大做,傷了他們的自尊,從而使他們“拉”下了臉面,破罐子破摔,把談戀愛當成最重要的事。因為他(她)覺得被家長和老師拋棄了,感到空前的孤獨。孤獨中能抓住的只有對方,於是兩個人就結成同盟,共同對付大人。如果到了這一步,那事情可就麻煩了,可能真的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因為人都是有短處的,當我們把他的短“揚”了之後,他便以“短”為“長”了。我們總說揚長避短,事實上人是最容易以短為長的。大人是這樣,孩子更是這樣。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注意幫助孩子“避短”,像早戀這種敏感的話題,宜點到為止。
上高中後不久的一天,兒子和我說他們學校某班學習風氣好,我就知道那個女孩一定在那個班。他們沒有分到一個班,可即便是近在咫尺,兩人也要鴻雁傳書。不僅如此,他們還把相互間的書信疊得非常別緻,有燕子型、青蛙型、飛機型等。
一次,趁著兒子忘記鎖抽屜,我偷偷地拆開了他的信。可能是“做賊心虛”,我拆開了人家的“小燕子”,卻怎麼也折不回去了。情急之下,我胡亂地折了折,就趕緊把信放了回去,也不知兒子是否發現,反正沒有向我提出抗議,我也樂得不再提起。
幾年後,兒子無意中和我談起這件事,他笑著戲謔我:“媽媽真’笨’,拆了人家的’燕子’竟然折不回去了。”
我說:“那你為什麼不抗議?”
“那時,我哪兒還敢抗議?我還生怕你’討伐’我呢!”兒子說。
高二時,一次開家長會,班主任老師又跟我提到了兒子的早戀問題。那次期中考試,他的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全年級600人,他考到了100名以外。老師認為他是因為早戀影響了學習,讓我和他好好談談。我知道,那一段時間,我經常下鄉,留兒子一個人在家,吃、睡都不規律,考試那幾天又鬧病,成績有所下降是綜合因素造成的,不能一味地都推到早戀上,但這個問題又不能不談。
怎麼談呢?散了家長會,我沒有坐公交車回家。3公里的路,我徒步行走,為的是能邊走邊想想該怎樣和兒子談,怎麼談才能既不傷他的自尊,又讓他能夠意識到高考在即孰輕孰重的問題。可是,直到走進家門,我也沒有想出一種好的談話方式。
進門後,我看見兒子正在沙發上坐著,可能是在等我,準備接受我的批評和訓斥。我靈機一動,繞著他眼前的茶几轉圈兒,1圈兒,2圈兒,3圈兒……估計兒子的承受力快到極限了,我才開口說:“兒子,你們老師讓媽媽和你談談,可媽媽想了一路也沒有想好該怎麼和你談。現在,你也看見了,媽轉了這麼多圈兒了,還是沒有想好和你談話的開場白。”
兒子帶著哭腔說:“媽,你不要說了,我什麼都知道了,你千萬不要再談了!”
“不談了?”
“不要談了,媽,我知道該怎麼做。”
“好,那咱就不談了!”自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和兒子提到這個問題。期末考試,兒子的成績一躍升到了全年級的第十二名。
以上事例告訴我們,往往事情本身可能並不可怕,主要是我們自己把問題想得過於可怕了,就像早戀。知道了孩子早戀,首先我們必須去接受這個事實,然後心平氣和地想辦法解決,任何語言或行為暴力方式都不會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今年17歲的小虎身材魁梧、濃眉大眼,外表看去是一個很內向的少年。小虎平時喜歡打籃球、聽歌,學習成績也不錯。在升入高一沒多久,小虎和同班女同學小蘭共同乘公交車回家,小蘭給小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兩人逐漸發展成了親密好友,在同學們眼裡他們儼然一對戀人。老師知道這一情況後,立即要求他們結束這種不合時宜的關係,並多次點名批評。然而老師的高壓並沒有讓他們倆妥協,相反使他們走得更近了。
在小虎的感覺中,女友對小虎雖然也很好,可關係始終若即若離,對任何事情都十分“叫真”的小虎覺得應該明確和女友之間的關係。2003年夏天的一天晚上,小虎照例送女友回家。到了女友家中,發現女友的父母都不在,小虎就坐下和女友一起看電視。聊著聊著,小虎積壓在心底的那股衝動再也控制不住了,這天夜裡,小虎強行和女友發生了性行為。在隨後的近半個月內,小虎連續對女友施暴7次,直到被女友父親發現報案。
“我只是想和她明確關係,表明心聲”,一臉孩子氣的小虎在未管所這樣解釋自己的犯罪動機。據小虎說,其女友的父母早年離異,和父親一起生活的女友特別任性,他有時候根本猜不出她的想法。在和女友交往的過程中,小虎發現她還認識很多男朋友,而且她好像和每個男友的關係都很不錯,這一點是小虎最受不了的。在每次和女友表白自己的愛意要求明確“關係”時,女友總是不置可否。這種態度對小虎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最終小虎實在控制不住了,才鑄成大錯。
在未管所的一年時間裡,小虎不斷反思,由於自己對“性”充滿了神秘和好奇,一念之差,導致今天的惡果。早戀的青果子太“澀”,嚐過後既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據廣州日報報導,近日,廣州一位就讀於荔灣區某初中的學生小丁(化名)在家長的陪伴下,來到某青年婚姻介紹所求助,原因是他將避孕套帶回了學校,被老師發現並全年紀通報批評。
據悉,小丁將一個自動售賣機出售的避孕套帶回學校,並將其在同學間交流。這種行為引起了校方的不滿,並把此事件在全級通報批評。經過了解,小丁是因為對避孕套的好奇和不了解,才從外面買來一個避孕套進行實物觀察。同時,因為身邊的很多同學也有相同的疑問,所以避孕套才在同學之間流通。
在對廣州中學生的調查顯示中,20.2%的中學生曾經發生過性關係。其中,大約12%的學生是在初中階段發生性關係的。
專家認為,青少年正處於一個求知欲異常活躍的年齡段。性、愛情、婚姻等與每個人密切相關的知識,學生們卻很少能從課堂上了解,性教育的缺乏導致了青少年性道德和性責任的缺失。到底是學生們不需要了解這些知識,還是教育者們輕視了這些問題的嚴重性?相信這個關於避孕套的鬧劇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根據廣州市青年婚姻介紹所2009年對廣州市中學生進行的情感調查數據顯示,有約12%的中學生認為在讀初中的年齡談戀愛是合適的;有38%的中學生認為在讀高中的年齡談戀愛是合適的;更有57%的中學生認為學校對學生的早戀行為應順其自然。
調查指出,只有43.7%的中學生能正確辨別出哪些是危險的避孕方法,依然存在著13%的中學生對避孕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