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工作厭倦症”的解藥

  如果被“不想工作”的心理壓抑得喘不過氣來,該怎麼辦?如果說“不想工作”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心靈症狀,那麼“先行者”們都採取了哪些自我治療方式呢?也許大多數人還是會硬著頭皮一如既往地工作下去,可也有那麼一部分人,任由“不想工作”的心態發展下去,卻意外地展開了一段不一樣的新生活。不想工作:讓物質走開;不想工作:只與心情有關。

  “新退休人生”

  “不想工作”如今成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尤其在黃金周7天長假後表現得特別明顯,“目眩頭暈、精神不振、喜歡犯困以及面對工作頭皮發麻”的表徵,你是不是很熟悉?

  自從走出校園踏上工作崗位那天起,每個人便進入了無窮無盡的工作狀態。一周五天,朝九晚五,機械化的工作就這麼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進行下去。日子一長,對工作倦怠的心態便從此而生。

  也許在每天疲累的工作之後,不想工作的念頭經常折磨著你的心靈。然而在工作生活方式激盪變革的今天,身處“後工作時代”的我們可以有著更加自主的選擇。不想工作意味著重新選擇,不想工作然後更加懂得品味生活,不想工作然後回歸快樂的生活本身。而個人不想工作的普遍心態也蘊涵著社會潮流變革的大趨勢,更多的人從傳統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具創意的工作中去。

  看,一些先行者已經開始了一段“新退休人生”,或者出外休閒,或者是賦閒在家,或者是讀書充電,或者是開始了另一份具有創意的工作。而這股“新退休主義”的宗旨就是“退休與年齡無關,想退就退;退休與事業無關,想做就做。”退一步,我們發現了海闊天空的新事業,發現了“不想工作”的樂趣。

  大眾心態:“不想工作” 大眾現實:還是要上班供房買車結婚樣樣都要錢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想工作是一種集體的心態。但事實上,能放任之、並實現“不工作”的願望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大家總有很多理由來說服自己,比如“我每個月還要供房”,“我明年想買部車”,“下個假期要去歐洲度假”,這些五花八門的理由讓“不想工作”只能成為一句心裡經常浮現卻又被現實戰勝的牢騷話。

  於是,絕大多數懷抱著“不想工作”想法的人,卻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工作。在精神高度緊張的工作中,期待著每週兩天的休息日,但每每到了周日的晚上,又會對即將到來的工作日產生恐懼,於是又產生了一種奇怪的“週一恐懼症” 。而每年幾次的法定長假雖然能讓人們得到暫時的舒緩,但卻遠遠不足以平復不想工作的心情。這些場景想必你我再熟悉不過了,只是硬著頭皮繼續工作,這樣的狀態能持續多久?

  “不想工作” 讀書充電自我拓展和再培訓過程中提升自己

  主角臉譜:Anna的前老闆評價,Anna是一個工作態度積極的人。短短幾年間,她從一個小職員升任為一家外貿公司的業務經理。照理說,白領麗人Anna是一個敬業的“工作狂”,工作對她來說應當是滿足感和成就感的源泉。然而一年多前,她卻出人意料地從公司辭了職,重返課堂讀書去了。

  Anna有這個舉動並不完全因為她不想工作,而是在高強度的工作下,她發現不僅自己的知識被一點點掏空,而且工作經驗的增加反而抑制了自己對創造性工作的熱情。於是,Anna利用一年時間完成了EMBA的課程,將自己幾年來的工作進行一次完整的總結,又學習了第二外語法語。如今,充電之後的Anna興致勃勃地開始了又一個充滿挑戰的新工作。

  解讀:不想工作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像Anna這樣,在事業的高峰期激流勇退,然後專心地讀書充電,隨後重新找到了事業發展的新起點,這著實是一個具有鼓舞作用的事例。的確,在自我拓展和再培訓的過程當中提升自己,是現代工作人調整身心、再攀高峰的良性發展方向。

  “不想工作” 就去旅遊收放自如,怪不得小女子樂此不疲

  主角臉譜:在朋友們的眼中,陳鵬是一個特別能“折騰”的女孩子。這個生活在重慶的女子總讓大家大跌眼鏡,實在不能將說話溫柔、慢條斯理的陳鵬,和那個常常跳槽、獨自出遊的“不安分”形象結合起來。

  “工作-旅遊-工作-旅遊”,四年來陳鵬就是按照這個時間表來進行的。每當結束了一家公司的工作,陳鵬便給自己放假,然後出外旅遊,短則一兩個月,長則達一年。陳鵬說,這是她夢想中的工作生活方式,對待工作,她既可以在工作時盡情投入,又可以在特別不想工作的時候抽身而出。如此收放自如,怪不得這個小女子樂此不疲了。

  解讀:“不想工作,就去旅遊,旅遊之後,再回來工作”,這是一種自主選擇的新工作生活方式,成為了多數人的夢想。以往旅遊是為了回來後更好地投入工作,如今工作卻只是為下一次的旅行積累足夠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