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要大膽說出來

  在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上,也許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客觀的物質的世界;另一個則是主觀的精神的世界。前者的存在,依附著適量的空氣、水及食物等基本物質條件;而後者的存續,需要的是豐富的情感和心靈的支撐——愛的滋養。

  可以這樣形容一個人,如果他沒有愛的話,其形如木乃伊,喪失了精神和活力。可謂“行屍走肉”。

  幾千年來,無數的人類先哲聖賢們在孜孜不倦的在探索一個命題:人是為什麼而活在這個世界?組成宇宙的核心元素是什麼?也許這本身就是無解的或至少是無唯一答案的命題。但,從宗教、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的諸多視野卻管窺出一個共同的不爭的事實——人類的生命的延展是與“愛”絲絲相聯的。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那樣:沒有愛,這個世界將是一片空白。

  這個共同的“愛”的所指,她涵蓋了人類普遍存在的夫妻之愛、親子之愛、朋友之愛等一切愛的關係。如果我們把生命看作一趟愛的旅程,那這趟旅程的起點就是生我養我們的溫情的家。萬法歸宗,家是愛的起點。但不一定是終點。

  家,也許我們沒有比她更熟悉的地方了。家給了我們童年的歡愉,慈愛的雙親,幸福的時光,親密的力量,也許,你曾經體驗過或正在享受著這樣的溫暖;或許,你夢寐著體驗卻未曾真實的感知到這種感受。

  家是製造愛的工廠,而販賣愛的商店就是愛的儀式了。儀式是人際之間聯繫、交流情感的象徵性的符號。這些儀式,有的是約定俗成古往有之的,如東方的磕頭禮;有的是國外的泊來品,如西式的擁抱等。林林總總的儀式,到底是單純的形式主義,還是真切的能密切人們之間的情感,加深連接?答案是肯定的。這些愛的儀式的確能幫助人們營造溫馨的氛圍,潤滑和交流情感,釋放身心壓力,有利於身心健康。

  在現代人的家庭裡,人們的硬件設備豐富繁雜,但“軟件設備”日趨老化陳舊,家庭裡的簡單的快樂、甜蜜沒有了。在20年前,在我們的父母輩的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裡,也許家徒四壁,但逢年過節,姑姑姐姐的回娘家團聚,也許沒什麼好吃的,卻感到分外的熱鬧溫暖。而如今,家庭的物質、文化愈來愈豐富,可是,夫妻之間的感情時常遭受外界的“侵襲”,變的不那麼穩固了。以前的你儂我儂,被先進的電子媒介嚴重干擾,感情時常不在“服務區”。如果,我們的夫婦情侶們,能少些“電子對話”,多些拉手、擁抱、親吻的舉動,能有效的加強感情的連接,深化日益被壓力腐蝕的婚姻(愛情)。據心理學家研究,每天堅持三個擁抱的夫婦,其感情質量是遠優於一般人的。

  愛在心裡口難開是痛苦的,也是費力的,明明心裡深愛著對方,卻不敢表達或不知如何表達,這是許多中國式的家庭成長下的男人(女人)的共同特點。其中之一的原因是我們不會表達愛的方式。

  曾經有一個富翁,深愛著一個美麗的女孩,他默默的為這個女孩做了許多事情,女孩毫不知情,直到有一天,這個富翁遭遇車禍死去,從他的身上發現一個巨額存款,戶主是那個女孩的名字,女孩這才明白,原來富翁很早就愛著她了,可她從來就不知情。女孩万思不解:愛我為什麼不早告訴我?!

  也許我們曾有過富翁那樣的際遇,後悔不已。那是因為沒有人教我們如何示愛,學校沒有教,家庭也沒有教,於是我們苦苦的煎熬,不知所措,最終錯過了一份美好的因緣。實際上,藏在心裡感情的是美好願望,但不是愛。愛是要通過恰切的形式表達出來,並讓對方感受到的才是真愛。

  在家庭裡,伴侶之間相互表達思念和感謝,可以給對方一個深情的擁抱,或相互按摩一下搥搥背,過情人節(或任何時候),先生給太太買一束玫瑰,都是非常優雅的愛的表達,潛意識的告訴對方,我重視你、我尊重你。父母親常常和孩子有身體的接觸(如親吻、擁抱),並說,我愛你。會使孩子覺得自己是可愛的,有價值的,對其心理髮育和建立自信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與此同時,受惠的還有夫婦雙方的情感得以深化;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看到、聽到、感覺到,父母親是怎樣表達愛的感受。至於是送鮮花呢,還是直接說“我愛你”,那是方式的選擇問題。更可貴的是,此時已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植下了愛的種子。

  愛要讓對方知道。愛的表達,可以通過一切人工和物質的手段,但最直接有效的還是令對方用看到、聽到和感覺到的方式,接受到來自你的濃濃愛意。

  當我們被愛的時候,身心是愉快的,充滿感動的;同樣,在我們愛別人的時候,內心是豐富的,漾滿了喜悅。而愛人和被愛的時候,我們的身心自然是健康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