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許多時候一整天都不說話,有時我想和他做一些溝通,可是他卻一副冷冰冰的樣子,我的話根本就說不出來。如果再這樣下去,我的精神真的要崩潰了。”和丈夫共同生活了15年的李女士說,這樣的情況在她的家庭生活中已經持續有好幾年了。
結婚多年仍然沒有孩子的林女士說:“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沒有大的爭吵,也沒有大的波瀾,但我們之間的話語越來越少,連吵一架都變成了奢望。”
在家擔任全職太太的鐘女士說:“常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可是我們的生活平淡得出奇。不要說當年的花前月下,只想要丈夫的一點點關愛就夠了,可是沒有。”
人到中年的張先生是一個私企的老闆,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他的妻子是一位外資企業的職員,夫妻事業上可謂春風得意。但回到家裡雙方卻都沒有了言語。張先生說:“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她就是不願意和我說話。每天我們下班回家,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她總是一副冷冷的樣子,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和她溝通。”與此同時,他們正上初中的兒子有時看到父母在家裡不說話,就經常躲進自己的房間。張先生試圖和孩子進行溝通,可是孩子卻說:“你們老不說話,我說什麼呀,還不如自己做自己的事。”張先生說,他發現自己的孩子也因為他們夫妻間的冷漠而變得孤僻……
【現狀】“冷暴力”殺人於無形
連日來,記者陸續在昆明市採訪了多個家庭,不少人都表示自己的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樣的“情冷淡”現象。而且,“情冷淡”的施行者,不僅僅只是男性,女性也佔了不少的比例。與家庭暴力身體的傷害相比,這種沒有傷痕、不見鮮血的“冷暴力”讓當事人“更受傷”,因為“冷暴力”讓他們“痛在心裡”。
據中國法學會全國家庭暴力現狀的一項社會調查表明:在發生矛盾的家庭中有88%的家庭會出現夫妻雙方互不理睬、不溝通、不交流,甚至不說話的現象,而且這一現象在知識分子家庭、幹部家庭、高收入家庭表現得尤為突出。社會學家稱,夫妻雙方之間存在的這種冷淡關係,已經越來越成為現代家庭中一種常見的生活方式,被人們戲稱為“冷暴力”。其最大特徵表現為:夫妻雙方在產生矛盾時,惡語中傷,漠不關心對方,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懶於做一切家務事情等。
對於這種現象及其成因,婦女維權工作者、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的觀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記者為此專訪了雲南省婦聯權益部部長賀平、雲南省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李輝和雲南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陳路教授。
【觀點】心靈對婚姻家庭的背叛
雲南省婦聯權益部部長賀平認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一方故意地利用力量、言辭或其他方式對他(她)方進行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傷害或虐待,主要包括人身傷害、精神摧殘、以暴力威脅、限制他人行動自由和性虐待等。不管是身體的傷害還是精神的傷害都屬於家庭暴力的範疇。她說,儘管在平時的投訴中沒有接到夫妻雙方之間“冷暴力”的案例,但通過對不少婦女進行交談,發現這種現像在許多家庭都不同程度存在。與以身體傷害、暴力威脅為特徵的家庭暴力一樣,這種精神上的傷害同樣是基於夫妻雙方之間社會、經濟地位上的不平等。當然,由於社會角色和分工的差異,男性往往成為施暴一方,女性多為受害一方。
雲南省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李輝認為,不可否認,這種現像在社會中正逐漸地凸顯出來,但實際上更多的情況是一種心理期待的落差,或者說是感覺的錯位。施行一方往往沒有主觀上的故意,卻無形中傷害了對方。她說,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轉型,生活、工作節奏日益加快,人們往往透支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身心疲憊之中忽視了經營自己的婚姻和愛情。同時,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過度的危機意識,很容易讓人產生替代成就感,人們經常會把對工作和事業的得失置於家庭和婚姻之上,從而無主觀地造成身心對家庭和婚姻的背叛。此般情況下,受害一方前後對比中便會造成強烈的心理落差,認為自己的婚姻和愛情出現了危機信號。
李輝舉了她身邊的一個例子。一對相依為命多年的夫婦,已經有一個上學的孩子,妻子在家中擔任全職太太,丈夫則是工廠科研工作者。出於對事業的追求,丈夫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了工作上,兢兢業業,廢寢忘食。不明真相的妻子以為丈夫已經移情別戀,經常對丈夫惡語相加,起初丈夫還耐著性子進行解釋,無奈變本加厲的妻子捕風捉影,只要有風吹草動便全線出擊,把本屬於無中生有的事情搞得沸沸揚揚。苦惱之中的丈夫越來越難以容忍,回到家中便三緘其口,並把全部精力和時間都交付給了自己的科研事業,很多時候甚至在實驗室一蹲就是幾天幾夜,一段時間後,他的科研結出了碩果,但在家裡卻和妻子捲入了漫無期限的“冷戰”之中。
為什麼在造成矛盾的家庭中,夫妻雙方經常會選用“冷戰”的方式?李輝分析說,在許多家庭,特別是在一些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中,顧及“君子動口不動手”觀念,覺得用拳腳相加這種暴力方式有失身份。還有的是掌握對方的心理,知道從精神上折磨對方,更能使其“主動就範”,對自己俯首貼耳。另外,對於拳腳上的家庭暴力,很多婦女有了很大的維權意識,漸漸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如果拳腳相加,使對方身上留下傷痕,弄不好還要吃官司。
李輝認為,有很多時候,儘管雙方的感情已經發展到破裂程度,但由於受子女、道德、社會輿論的束縛,過高的社會“離婚成本”讓他們,特別是一些經濟、社會地位較高人士,在離婚面前望而卻步,無奈之下還得繼續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苦苦支撐。
造成夫妻“情冷淡”的種種原因
雲南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陳路教授認為,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如同紛繁複雜的社會一樣,夫妻雙方出現“情冷淡”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家庭婚姻受制於物質基礎。比如在一個家庭的形成初期,出於共同的奮鬥目標,夫妻雙方相濡以沫、患難與共,自然有著太多的共同語言。但當奮鬥目標慢慢實現,家庭物質條件不斷改善時,人的情感、情緒、心理、社會認同卻容易出現波動,從而導致雙方之間交流的障礙。陳路說,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家庭月收入達到1000到3000美元時,出現夫妻雙方“情冷淡”的機率較高,而在中國,這一標准在1200美元左右。
第二,如果夫妻雙方文化、從業背景相似,文人相輕、同行相忌,雙方反而沒有情感交流的共同語言,哲學上的所謂“和而不同”便是這個道理。
第三,婦女地位的提高,對社會來說是一個進步,但對家庭帶來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農業、工業化時代,男性社會角色中的主導地位毫不動搖。但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後,女性的進步使得她們同樣可以與男性一樣從事高技術含量、高收入的職業。許多男性對女性的這一突變還沒有完全適應。
第四,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較高的白領家庭,夫妻雙方較高的受教育程度決定了他們主觀能動性強、期望值高,追求完美、理想化的傾向明顯,心高氣傲,吃不得虧,經常出現社會角色與家庭角色的錯位,忽視了家庭是一個世俗的地方,是一個隨便的地方,更是一個油鹽醬醋的地方,沒有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並經常把在單位中的叱吒風雲、呼風喚雨帶到家庭裡,造成了家庭矛盾的隱患。
第五,引用西方學者的觀點:“愛情的保鮮期只有18個月”,當零距離、平淡無味的生活給審美帶來“疲勞”時,嘗試世俗化的生活方式(如婚外戀等)給家庭帶來巨大的衝擊。不少男性還往往忽視了這樣一個問題:女性的社會角色和心理因素等決定她們比男人更需要受到關注。
【支招】婚姻生活需要經營
儘管對家庭“冷暴力”及其成因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其對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是社會的共識。如何盡可能規避這種現象,被訪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李輝教授認為,婚姻、愛情和家庭是需要經營的,不管工作、事業有多忙,身心有多疲憊,都要抽出時間,為你的婚姻、愛情和家庭澆澆水、施施肥,只有堅持讓對方感覺到你的溫馨之愛,情感危機才會從你的身邊溜走。她說,一篇《每天關掉電視一個小時》的短文章在已婚人士中引起共鳴,說明了夫妻雙方之間、家庭成員之間交流的重要性。就算有話不能好好說,吵吵鬧鬧也要好一點,最起碼這也是一種基本的交流方式。更何況,古話說得好,不吵不鬧不成夫妻。當然,更重要的還需要夫妻雙方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多傾聽對方的傾訴,從而多給予對方信任、理解和支持。這樣,也就為你們的婚姻、愛情和家庭築起一道安全屏障。
陳路教授說,有人將愛情與家庭做了這樣的比喻:愛情是百米跑,家庭是馬拉松,雖然不一定正確,但卻很形象。家庭是需要理性維持的,作為家庭中的成員,要有責任心、寬容心,要心胸寬廣、虛懷若谷,分清家庭角色、單位角色和社會角色,學習掌握溝通交流和處理家庭關係的技巧。
作為感情已經出現嚴重裂痕的家庭,夫妻雙方要慎重分析是否還有維繫家庭存在的可能性,如果沒有,則應儘早考慮解除婚姻關係,以免給自己及對方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有,認真考慮對方的理由和立場,尋求彼此的寬容和諒解。由於法律沒有對婚姻細節的規定,社會應成立相應的婚姻家庭諮詢機構,為當事人提供科學合理的分析,並給予解決問題的方法。
陳路還認為,出現“冷暴力”的家庭,危機信號一般不會自動消除,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還會進一步加劇。所以,一旦出現這樣的苗頭,及早解決方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