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莉與丈夫結婚前,婆婆曾反對過他們的交往。結婚後,只要陳凱莉與婆婆發生衝突,婆婆便覺得凱莉是為了她曾反對他們結婚的事而記恨她,於是常找兒子訴苦。為了息事寧人,丈夫總勸凱莉對母親要忍讓。時間長了,凱莉覺得丈夫總是站在婆婆一邊,令她覺得要維繫這樣的生活實在太難,於是她對丈夫攤牌說,要么讓你媽搬出去,要么咱們搬出去,要么我走。
在心理門診中,像這樣因婆媳關係緊張而前來進行心理諮詢的人很多。許多婆婆都認為自家的女兒比媳婦好,而多數媳婦則認為自己的媽媽比婆婆好。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婆媳關係是屬於隔代非血緣關係,是家庭中一種較難處理關係。這種關係除存在代溝外,還存在其它的各種隔閡,如兩者來自兩個完全不同的家庭,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慣;家庭中夫妻、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有矛盾等等。她們容易為哪怕是一點點的小事而發生分歧,如雙方互不相讓,往往會促使矛盾加劇,步步升級。
要協調婆媳關係,最重要的是婆媳之間要相互尊重和寬容。一般人際交往的原則是想讓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人際關係中,對他人的喜歡和尊重能獲得他人的對等回報,即人們普遍具有這樣一種傾向:尊重那些尊重自己的人,接近那些接近自己的人,反之,疏遠那些疏遠自己的人,輕視那些輕視自己的人,這是人際關係的對等吸引律。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凡是交往的雙方感到自然、輕鬆、舒適時,就必定是處於對等的平衡交往心態之中。如果感到別彆扭扭或話不投機甚至心情壓抑或受到侮辱,那一定是交往心態發生了失衡與錯位,雙方沒有站在一個平行溝通的位置上。
怎樣才能站在平行溝通的位置上?國外交往關係學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推出了“AA式平行溝通法”。這種溝通法就是將人們通常的交往表現分為3種狀態。第一種是父母狀態,處在此狀態下的人多以權威和優越感為標誌,其語言行為往往是支配、命令式的。第二種是兒童狀態,這種狀態常出自一時的感情衝動,其語言與行為多為任性、無理智的。第三種是成人狀態,以理智、穩重為標誌,不受“父母”、“兒童”心理狀態的干擾。一般情況下,成人與成人、父母與父母、兒童與兒童之間會處於對等交往狀態,有利於產生平行溝通的環境。而現實生活中,由於受某種情緒變化的影響,往往會造成平行溝通的錯位,以至於使交往心態失衡,給人造成難以接受的不舒服感覺。
凱莉的婆婆的心態就屬於第一類,她總認為自己是長輩,小輩理所當然得尊重她,按她的意志行事。凱莉和丈夫都屬於第二類心態,在遇到事情后,夫妻間沒有及時溝通思想,或是受感情影響而行事不分原則。因此,在處理婆媳關係時,雙方都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及時校正自己的心態,矛盾才可能被化解。
總之,要改善婆媳關係,關鍵是要設法消除雙方的成見和敵意,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善於發現對方的長處,諒解和寬容對方的過錯,盡量多想一下婆婆或媳婦的好處,這樣一來,就能消解雙方的許多誤會。婆媳雙方以平等的心態相處才不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對方,因為兩人畢竟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習慣肯定有不同之處,不能強求一致。但只要雙方均能從心理上接受對方,給對方提供方便,那麼,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雙方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將不斷加深,家庭的關係自然也會逐步地融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