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正面引導孩子獻愛心初二學生小莊夜送流浪老人找救助站,遭人罵哭了父母擔心孩子積極性受挫,心理專家建議正面引導
初二學生小莊想送流浪老人上救助站,結果卻遭人罵了一通“滾蛋”!他傷心地掉下了眼淚,母親林女士擔心他的積極性受打擊,並產生心理陰影,為此求助早報。
中學生幫人找救助站反遭罵
12日晚10時許,市區某中學初二學生小莊晚自修回家,看見橋下有個老人在車流中緩慢穿行。他勸老人靠路邊走安全。老人說他是四川人,來泉州尋親幾天了,迷了路,在街頭流浪。
小莊想到救助站可以無償救助迷路或流浪人員,想把他送去。他攙扶老人去找,因擔心老人體力不支,就讓老人在路邊坐下,自己先去找救助站。十幾分鐘後,在別人指點下找到“救助站”,但大門緊閉。敲了許久,沒人開門,他就推開門口值班室一扇窗,大聲問:“有人在嗎?”
小莊看到值班室有一個男子,不等他說明來意,那人便用閩南話罵他,還粗暴地讓他“滾蛋”!小莊回到老人身邊,告訴了這個情況。“老人有些失望,道了謝就往市區方向走了。”小莊忍不住哭了。
林女士見兒子還未回家,出來尋他,碰到了哭泣的小莊。小莊把剛才的遭遇告訴了母親。“我挨罵並不要緊,沒能幫上老人家,不知道他會怎麼樣。”小莊說。
“孩子想做件好事,信任救助站可以助人才帶老人去,不想卻挨了罵,這事令人生氣。”林女士說。
救助站那孩子可能找錯地方了
記者找到泉州市救助站門衛老蔡。50多歲的老蔡12日晚當班,聽記者介紹說中學生小莊被罵走,他感到過意不去,他說,這孩子畢竟是為了找救助站幫助老人才受了委屈的,但他說,當晚10時多,他在傳達室看電視,並無人來敲門。
“那個同學可能走錯地方了,救助站晚上比較不好找。”泉州市救助站曾站長說,只要是中心市區的流浪人員,不論多晚送來,該站都會接納、救助。
老蔡說,只要有人來敲門,他都會了解情況,即使凌晨,流浪人員過來,他也會起床開門,“這是我的責任,誰有家人在外流浪都會很擔心,我都會當成自己家的事來處理”。
心理專家父母應正面引導孩子
記者向林女士反映了救助站介紹的情況。
林女士說,她並不在意事情是否有個結果,但她擔心這件事傷害孩子樂於助人的愛心,打擊他做好事的積極性,心靈蒙上陰影。
早報心理專家團成員、泉州五中心理老師林雅瑜說,父母如何評價這件事情,對孩子影響更大。父母應幫孩子弄清事情真相,在不清楚罵小莊那個人的具體身份下,如果父母認為那個人是不友善、故意的,那麼小莊可能就會覺得好事做錯了;如果父母換個角度看問題,跟小莊分析,說不定那個人剛好心情不佳,遷怒到他身上了,多一點理解就沒事了。“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社會上的人形形色色,就像身邊的同學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人每天會遇到開心或傷心的事情,這些都會影響當天的心情和行為。”林老師建議父母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告訴孩子,堅持個人原則,做個好人,不管別人如何攻擊,那是別人的事情,自己還是堅持原則;其次,調整看待問題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