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醫院心理衛生科了解到,專家通過諮詢發現,其中有20%左右的人雖然出現的是心理抑鬱的問題,但表現出來的卻不是情緒低落、垂頭喪氣等典型的抑鬱症狀,而是僅僅出現頭痛、胃疼等身體疼痛症狀。這些人由於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往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而長時間沒有獲得正確治療。再有,人們一提到抑鬱症首先就會聯想到“無精打采”、“滿面愁容”,很難同“微笑”沾上邊。可通過諮詢發現有5%左右出現抑鬱的患者平時外表上經常面帶“微笑”,用這種“微笑”掩蓋了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
專家表示,這些表現為軀體不適的抑鬱被稱為隱匿性抑鬱症,這些病人的心理問題由於被身體的其他症狀所掩蓋,所以很難發現,誤診率幾乎達到100%。患這種病的人往往身體有疼痛感、心慌、耳鳴、腹部不適,但以疼痛為主要症狀,但對他們來說疼痛時服用止痛藥是無濟於事的。但是,他們出現這些症狀後病人自己和家人往往意識不到是抑鬱症作怪,所以看病常會走“彎路”,一開始都會在綜合性醫院就診,再加上有些病人早期的抑鬱情緒並不明顯,所以容易被忽視、誤診。等轉了幾個科室久治不愈再到心理衛生醫院就診時,病情往往已經發展了。
隱匿性抑鬱症患者的軀體表現比較常見的是胃腸道感覺疼痛、打嗝、嘔吐、噁心等,有時皮膚也會出現異常的感覺。軀體形式障礙由於病源在大腦,與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密切相關。因此,對那些一時查不出原因的疼痛患者和服了止痛藥又無效的病人,家屬應仔細觀察是否有抑鬱情緒,一旦發現有抑鬱情緒,應及時去精神科就診。患軀體形式障礙的病人,一般在服用抗抑鬱藥後,不僅情緒會好轉,而且身體各部位的疼痛也會隨之消失。
另外,在這些屬於心理抑鬱問題的諮詢者中,有些人儘管內心深處感到極度痛苦和壓抑,但外在表現卻若無其事,面帶“微笑”。但這種“微笑”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只是出於“工作的需要”或“面子的需要”。出現“微笑抑鬱”的大都是那些年齡在三四十歲,學歷較高、有一定身份地位的都市白領。雖然家庭壓力、工作壓力使他們心理出現問題,但由於情緒控制能力較強,出於應對社會交往、應付工作、應付家人、礙於面子的考慮,他們往往違心地強作歡顏,所以其患上抑鬱症的事實往往不被人發現。對於這種隱性抑鬱的治療,最好採取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雙管齊下的方法。一方面讓他們服用抗抑鬱藥,另一方面要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的工作已經做得很好,已經得到家庭、社會的認可。同時要多與家人和朋友溝通,要多接觸人、多談天,把心敞開,多關心外界事物,這樣更利於病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