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指出:10%的夫妻離婚原因竟然是因為婆媳矛盾!

  婆媳矛盾影響婚姻質量,不少夫妻離婚也是因為婆媳相處不好。據英媒最新調查顯示,受訪者中甚至有10%的夫妻因此而最後選擇了離婚。

  在英國,10%的婚姻破裂原因竟是與伴侶父母的矛盾

  英國的一家律所對夫妻離婚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的英國已婚人士因對伴侶的父母不滿,責怪而導致自己與伴侶的爭吵。大約五分之一的受訪家庭表示,如果有可能的話願意遠離對方父母。受訪家庭中有三分之一的夫妻描述說,伴侶的父母“多管閒事”,與伴侶的父母有衝突的人平均每月要與對方爭執一次。

  導致夫妻關係緊張的首要原因包括,伴侶的父母給出多餘的建議、伴侶站在父母一邊、以及對於如何管教孩子存在分歧等等。

  這次有兩千對夫妻參加了斯萊特和戈登律所的這次調查。該公司表示,離婚原因中常常被提及的就是與大家庭之間的矛盾。

  調查顯示,伴侶的父母導致60%的夫妻出現爭執,22%的受訪家庭表示如果可能的話就離開他們。20%的受訪家庭稱,由於伴侶的父母突然到訪或前來同住,導致他們的婚姻缺乏隱私。

  該律所表示,在英國由於生活成本的上升,意味著很多成年人從父母那裡借錢來添置大件,比如買房,19%的受訪者認為,伴侶的父母因此希望在小家庭中要有更大的話語權來作為回報。

  大約28%的受訪家庭稱,這個問題太糟糕了,他們曾考慮過離婚,而大約10%的夫妻已經離了。甚至有超過25%的受訪家庭表示,如果事先知道會這樣,他們壓根不會結婚。

  大約22%的受訪者表示,為了不讓伴侶感到煩惱,他們沒有對對方表達真實的感受。36%的受訪者透露說,他們會編造藉口不去探訪對方父母,或者在他們到訪時外出等各種理由逃避見面。

  與伴侶父母存在矛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與伴侶父母的相識、相處應該是我們人際關係中最被動的事兒了,能互相賞識真的不是件容易之事。我們與伴侶父母並沒有血緣關係,原本就是陌生人,可由於共同愛著一個人,所以之間才有了交集,關係也變得微妙了…

  現今,由於好多已婚子女在經濟上還不能獨立,父母在經濟上付出後,就想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從而導致了有些父母對已婚子女的控制慾和統領心態還沒有調整好,親人之間的邊界感把握不好,成年子女又對父母的依賴性仍很強,精神或物質上沒有真正斷奶才產生了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諸多矛盾。

  都說“婆媳關係”,是從坐月子開始變壞的,這一點真不假。沒生孩子之前,老人和年輕夫妻可能都不住在一起,一旦生了孩子以後,為了照顧方便,不可避免的要生活在一起。這樣隨之而來各種矛盾如生活習慣和飲食口味、作息時間、衛生習慣等也就來了。

  其實在婚姻生活中,與我們深愛的伴侶相處都是需要有磨合期的,需要有一段時間來適應彼此在不認識之前那十幾、二十幾年裡養成的生活習慣等。更何況是與還有“代溝”一說的伴侶父母呢?所以,真的是與伴侶的父母相處不來,也真的是很正常的事兒,用平常心來對對待就好了,那種融洽的“婆媳關係”才是中大獎了呢!

  還要記住的一點就是,伴侶的父母一定對自己的孩子比你好!都不用說問題嚴重的寶媽男啦,那種婆婆簡直就是婚姻中的第三者!東北有句半開玩笑的老話:“媳婦是人家的好,孩子永遠都是自個兒的好。”說的也不無道理。各位讀者也和我一樣,現在都是為人母(或是為人父),咱就想想自己,是不是在我們的印像中,我們孩子的優點指數絕對遠超於缺點呢?在孩子的交友過程中,是不是也怕孩子受到一點兒的委屈呢?如果不是遇到原則性問題,“護犢子”心理是每位家長都會有的正常心理狀態。所以咱作為媳婦的就別挑婆婆為什麼總是在有形無形中向著老公了,咱們不是還有自己媽向著自己呢麼。

  正確的態度加上適當的距離是解決與伴侶父母存在矛盾的關鍵

  與伴侶父母的關係,就像一件玻璃藝術品一樣脆弱,一碰就碎。稍不注意,或是有時加上一點點的故意,那麼想和睦相處,肯定是難上加難、不可能的事兒了。所以,伴侶的父母就是伴侶的父母,永遠不要當成爸爸、媽媽。父母把孩子的伴侶當成“客人”,不挑三、不揀四,拿出長輩風範,多些包容與客氣。我們,也要把伴侶的父母就當成認識的任何一位普通老人,尊重就好,不多抱期望,也就會少有抱怨,相處起來也許就會容易得多啦。

  距離,距離,距離!永遠是解決“婆媳矛盾”的上上策。如果有條件,與長輩保持“一碗湯的距離”那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條件不是最理想,那麼也要盡量不在一起居住、生活。一定要成為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男女主。如果,孩子真的需要老人來幫忙照顧,那麼,也請自己再辛苦一些,選擇上下班接送吧,身體上的辛勞永遠比心理的積怨要輕鬆的多。

  當然,還要有“防範於未然”這一技,在選擇走入婚姻生活前,一定要睜大雙眼看看您所愛的這個人的父母是什麼樣的,要求不需太多,但是擁有善良品質,應該是最最基本的吧!